高考实时大数据 (高考大数据最热院校实时)
高考实时大数据
版权声明
本报告版权归掌上高考所有,受法律保护。如转载、摘抄或以其他方式使用本报告中的文字、数据或观点,应注明“掌上高考”。违反上述声明者将被追究相关法律责任。
报告数据描述
本报告数据主要采用教育部、各省教育考试院公开数据和掌上高考各平台统计数据。其中,高等教育数据主要来源于教育部年度教育发展统计公报和教育统计。各省高考报名和录取数据由各省教育考试院公布。模拟报志愿的相关数据是基于使用“掌上高考模拟报志愿系统”的78.5万用户的272万普通常规批次(不含艺术体育和特殊类型提前招生)的统计。数据收集期为2021年6月1日至8月15日。采集方式和内容是考生根据预估分数和实际高考成绩在系统中自愿填报的省份、分数、科目、模拟院校、专业等信息,能够真实反映2021年考生自愿填报的基本情况。附录一和附录二中的相关数据均来自掌上高考电子答题系统和掌上高考直播平台的统计。
本报告基于用户使用“掌上高考模拟填报志愿系统”模拟填报情况统计,不代表考生实际填报情况。
本报告由掌上高考大数据分析与应用课题组独立完成。
高考实时大数据2021年9月30日
序
2021年高考报名人数再创新高,达到1078万人。随着高考报名人数的增加,近年来高校升学率不断攀升,实现了高等教育从大众化到普及化的历史性跨越。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长期存在的升学压力。但是,由于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人们追求更好的大学和更高质量的教育,继续教育的竞争压力在短时间内将继续存在。
近年来,家长考生越来越重视志愿填报,教育主管部门和高校高中也不断优化招生宣传服务,因此家长考生对志愿填报的认识也在不断提高。随着高考综合改革的深入,今年9月,7个省份宣布将在今年秋季学期启动新高考改革。至此,中国已有21个省份实施了新高考。这项改革是提高人才选拔水平的重要举措。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尊重学生自主选择权利的同时,还对考试模式、志愿设置、录取规则进行了调整,这也给考生和家长填报志愿带来了困难。
因此,充分利用往年录取数据指导志愿填报,通过大数据分析降低志愿填报难度,帮助考生科学合理填报志愿,促进高校招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随着2021年高考结束,掌上高考团队根据各平台高校招生数据,对今年考生志愿填报行为进行大数据统计分析,以期从不同侧面解读高考,供全国各地家长、高中、高校、考试招生机构参考。
目录
第一章: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
1、普通高等学校数量
2.14个省份大学生人数超过百万。
3.26个省份本科比例超专业。
4.考生的院校和其他省份差别很大。
5、2021年高考招生。
(1)高考报名人数创新高。
(2)很多省份整体录取率超过90%
(3)高校招生比例继续提高。
第二章:模拟志愿填报大数据统计。
一、统计对象的基本情况
1.用户类别
2.各省用户模拟志愿表数量比例
3.用户成绩分布
二、用户模拟报告分析
1.模拟申请最多的本科院校前100名。
2.模拟申请最多的前100所院校。
3.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模拟排名前20的大学。
4、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模拟排名前20的高校。
5、各类院校填报模拟。
(1)财经院校模拟排名前20的院校。
(2)医学院校模拟填报前20名院校。
(3)农林院校模拟填报前20名院校。
(4)师范院校模拟填报前20名院校。
(5)语言类院校模拟填报前10名院校。
(6)政法前10名院校模拟。
(7)艺术院校模拟填报前10名院校。
(8)体育院校模拟前10名院校。
(9)全国高校模拟填报前10名高校。
三、热门专业报道情况
1、本科热门专业模拟填写前50名
2、50强专业模拟报告。
第四,用户选择学校区域的倾向
1、全国用户模拟填写十大热门省份。
2、全国用户模拟填写十大热点城市。
3.部分省内外高校模拟填报比例
第三章:部分省市用户模拟举报。
浙江用户模拟举报
北京用户模拟举报
山东用户模拟报告
广东用户模拟举报
江苏用户模拟举报情况
湖北用户模拟举报情况
河北用户模拟举报情况
河南用户模拟举报情况
陕西用户模拟举报情况
四川用户模拟举报。
附录1:近六成高校利用智能信息技术服务考生咨询。
1.用户的在线咨询需求巨大且更加迫切。
2.大省高考用户成为咨询主力。
3.与录取分数相关的问题是用户最关心的。
4.新高考区的用户比传统高考区的用户更热衷于咨询。
5.全国用户在线咨询平均回复率接近80%。
6.全国高校在线咨询平均回复率达到80%。
附录二:直播招生将成为高校招生宣传的新趋势。
1.疫情下高校招生宣传形式发生新变化。
2.越来越多的高校认可直播招生这种新形式。
3.直播报名人数较往年大幅增加。
4.分数之后,用户更关注高校直播。
5.三个时期,用户对直播的关注度都比较高。
6.超八成用户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观看直播。
7.用户最关心的是本科院校的录取分数线。
8.用户最关心的是高校的专业和就业。